国企海外找矿大提速 控制资源重于定价权

作者 新融达     来源 新融达
2009-03-01

  编者按:进入2009年,中国的海外找矿步伐明显加速,仅在2月12日至24日短短的不到两周内,就有中铝195亿美元入股力拓、五矿26亿澳元入股OZ矿业,以及华菱认购FMG2.25亿新股,中国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资源大买家”。

  稍加观察就会发现,收购方均为中国的国有企业,被收购方为澳大利亚矿山企业,这或许能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中国企业出海的图景。

  对国有企业来说,也许大手笔收购并不差钱,国外苛刻的审批,是需要认真面对的一大难题,中铝、五矿要走好这平衡木并不容易。

  最坏的时候,也许也是最好的时候。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此前红火多年的全球矿业市场安静了很多,而中国的国有企业,却在全球矿业市场的并购中越发活跃。

  当央企中铝195亿美元注资力拓的交易还在争论中时,近日地方的国有企业湖南华菱钢铁集团又与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ortescue Metals Group(FMG)牵上了手,耗资12亿澳元(约合人民币52.6亿元)成为FMG的第二大股东。在华菱钢铁之前,另一央企五矿集团已经出手,以更大的资金投资了澳大利亚的OZ资源公司。

  掌控资源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并购境外资源的做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自主经营,自己进行勘探和开采;二是收购已有矿产的企业股份,进行开发,取得开采权;三是通过资本市场收购一些国外矿产资源企业的股份,但是并没有掌握控制权。

  不过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有企业的海外收购看,主要方式集中在后两种,而目的就是在收购成本较低的时候,尽快掌握尽可能多的矿产资源。

  “尽管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但大宗商品的价格毕竟降了很多,现在买是不是最便宜还无法判断,但别人也在盯着这些资产,抄‘最后的底’并不现实。”在两次投资力拓后,中铝公司原总经理肖亚庆的这番话,也代表了所有已经“出手”的国有企业的心声。

  与一年前相比,力拓的资产的确有了天壤之别。在去年2月中铝联合美国铝业140亿美元“突袭”力拓时,中铝付出的代价是每股约60英镑,而一年后再次出手时,力拓的股价已经最低下滑到15英镑。


【版权提示】新融达集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联系电话:0731-8519 0205,我们将及时处理。
电话
0731-85190205